随着我国水污染问题日益突显,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提高,已是大势所趋。近年来,我国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工作正在陆续进行。
然而,有些惨痛的教训值得吸取。有的站的高度不够,没有搞清需求,统筹考虑也不够,以致刚建成就要改造;有的改造后,出水水质仍难以达到要求,只好推倒重来;有的建好了,运营多年吃不饱;有的霸王硬上弓,建起来,用不起。
怎样才能把提标改造工作做好?专家认为,要做好提标改造工作,不但需要搞清需求,摸清家底,还需要智慧和担当,也要算清楚帐。
明确需求是一步。不知道为什么要干,而蛮干,那很恐怖的。现在很多地方水环境现状不容乐观,水资源日益短缺,有的严重危害老百姓安全,特别饮用水和食品安全方面,一些大病或怪病层出,已经严重制约地方经济增长。做好提标改造,要搞清形势,摸清当地水资源和水环境现状,了解国家相关要求和趋势,统筹考虑经济增长和老百姓需求。
现在国家对污水治理有明确要求,“水十条”可以说是污水治理的一部行动纲领,水十条配套解读文件提供大量的信息。
从我国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来看,2017年,污水处理厂出水需要达到一级A标准;从水环境质量改善的要求看,在很多城市,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出水往往成为河流的水体,达到地表三类标准,实现零排放。同时各地的标准也有不同,“比如北京市等地的地方标准都严于国家标准,对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要求严于一级A。从需求的分析上,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统筹考虑环境承受能力、水资源短缺、财经负担、国家规定。
像西北或华北部分城市水资源严重短缺。其提标改造的需求,是否应考虑中水回用呢?有些厂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,通过优化运行管理,达到新的标准,没必要硬来。这样既可控制新增能耗和投资,又不会增加太多运营成本。
其次,要搞清家底。这个家底,一指污水处理厂的现状,二指“钱袋子”。
有些专家认为: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原则中重要的是获取足够可靠的水质数据。如果没有新、可靠的数据,即使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,结果也不会理想。必须有针对性,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,不同的原水来制定相应的执行标准,这也是因地制宜的做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