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缔“十小”企业。2016年底前,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要求,全部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、制革、印染、染料、炼焦、炼硫、炼砷、炼油、电镀、农药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。
专项整治十大重点行业。制定造纸、焦化、氮肥、有色金属、印染、农副食品加工、原料药制造、制革、农药、电镀等行业专项治理方案,实施清洁化改造。新建、改建、扩建上述行业建设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。
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。2017年底前,工业集聚区应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,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,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;逾期未完成的,一律暂停审批和核准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,并依照有关规定撤销其园区资格。
——节选自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
酝酿已久的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(以下简称《水十条》)上周正式公布,“狠抓工业污染防治”被放在了首要位置,取缔“十小”企业、专项整治十大重点行业、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都列出了明确的时间表。在欢呼环保产业盛宴来临的同时,也要看到造纸、焦化、电镀等行业升级改造、不进则退的压力。
仔细研究条款中涉及的行业,造纸、印染、炼焦、制革、电镀等均是以往淘汰落后产能、加大污染整治的重点关注对象。但多轮淘汰整治后,仍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项目存在,环保治理不到位的情况也不鲜见。此次《水十条》再次明确整治时间表,会给这些行业带来哪些影响?压力之下,企业需要进行哪些改变?
工业污染隐患有多大?
造纸等4个行业的废水排放量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总量的47.5%
浙江省海宁市司法局局长金中一的微博“叫板”日前引发网友围观。这源于他晒出的一张照片:钱塘江外六工段排涝闸的闸口江面出现大面积黑水,因为周边化工厂较多,他怀疑有企业偷排。虽然黑水来源尚无官方回应,但不容忽视的是,周边林立的企业确实给钱塘江带来了环境风险。
“2010~2012年,杭州市工业生产总值的50%以上来源于高排放、高耗能行业,而其中35%来自化工、印染、造纸这三大行业,其污染排放占比高达85%,恰恰分布在钱塘江两岸。”杭州市环保局局长胡伟在浙江省“两会”上披露的数据令人震惊。窥一斑见全豹,钱塘江的问题正是全国的缩影。
环境保护部在对《水十条》的官方解读中指出:全国近80%的化工、石化项目布设在江河沿岸、人口密集区等敏感区域;突发环境事件频发,仅2014年环境保护部调度处理并上报的98起重大及敏感突发环境事件中,就有60起涉及水污染,因水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显著上升趋势。